笔趣阁 > 都市小说 > 全音阶狂潮 > [同人]一个记者的工作手记(1)

[同人]一个记者的工作手记(1)(2 / 11)

李迎珍教授是杨的第一位专业教师,尽管杨最开始的选择不是她所期望的钢琴专业这让很多人惊讶,但从杨的成长道路看,相对于胡、贺、龚、丁等人来说,李迎珍当之无愧地,成为杨最重要的老师,杨也同样成为李最得意的弟子。在中国最有名气的音乐专业刊物中国音乐上,曾经刊发过一篇专访,所用的分题目就很恰如其分李迎珍的关门弟子。在中国,“关门弟子”不仅仅意味着师生关系,还有一种隐含的情感和荣誉的纽带。我的中国朋友很肯定地说如果这是武侠小说,杨将为他的老师打败所有来挑战的人,如果李此时已经告老归隐。确实是这样,在后续的专文中,我会有一个完整的分章来描述这种充满“功夫片”色彩的“踢馆”。

“夜雨”那个充满惆怅和迷惑的结尾就将结束,我的思绪开始放飞。杨是一个天才,天才总是敏感的,却又是博大的。敏感会带给他们世界的真实,而博大则让那些痛苦不会摧毁他们的信念,而是将之变为一种美。我曾经在巴赫、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中,一次次感到这一点。记得我第一次听见巴赫的大提琴,是在一个没有光的黑屋子里,那一天我犯了错,然后得到禁闭的惩罚。我对于犯过什么错,早已没有任何印象,我的心中留下的痕迹,除了那让人恐怖悲伤的黑暗,可能就是不知那里传过来的大提琴声。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如此美妙的音乐。我很抱歉,在这里我要说一句,我亲爱的弟弟特洛伊,我们当时唱的“小猪小猪光屁股”,实在算不上什么好的音乐。这世界有好的音乐,也有糟糕的音乐,或者说,那些糟糕的音乐根本算不上音乐。

但我要说,那次我听到了音乐。那时候,我不懂什么调性、间隔、音色、符号,甚至乐器,我也无法分辨。所以,虽然我现在回忆“大提琴”,但对于那个黑屋子里低声哭泣的小孩子来说,他能听到,或许只是一种心灵的律动。“音乐不是音符的规律或无规律组合,除了心灵律动,无词可以转译。”我的音乐教师在第一课给了我这样的定义,我始终铭记,并用它来验证所有的音乐。

我问过杨,对于音乐的看法。

他的回答很简洁“去听。”于是,我征得了同意,在他的笔记本电脑里,复制了所有音乐,包括那些奏鸣曲、协奏曲、交响乐,流行歌曲,民族器乐,一些配乐,一些片段。不过,我不能把那些还没有发表的音乐告诉你,我只能说说自己的感觉。

夜雨可以让我想到小时候,想到黑色的空间,想到音乐的光明。可那首“雨中骄阳”呢,现在它们正像一支青年近卫军,带着无畏无惧的气势冲过来,当耳朵还没有接触到前奏的时候,就已被这洪流一般的力量带走。铜管乐和弦乐的宏大,仿佛是一种力量的宣誓,但随即就在弦乐的拨奏里,传来熟悉的钢琴声,两声部的音乐彼此跟随,时而呼应,时而上下,用动听盛大的色彩,让人顿时得到作者最原初的想法。

“家乡是个小城,现在的经济也不发达,街道上的每一个细节都能记住,那年夏天,一场暴雨,我们一起狂飙自行车,感觉真地很疯。”

我在另一个大城市找到许维,很成功的一个人,我见面第一印象是这个人,一定活得很真诚。他和我讲述了,杨、鲁林、章杨和他,还有杜玲,在一起的青春故事。故事很美丽,也很让人感伤。所有的青春都是美好的,所有的青春也都是带有遗憾的。我在自己的家乡,也是同样的小城,也有一批现已分散天涯的好朋友,我能理解他们的感情。在告别的时候,许维接到一个电话,我听到的铃声,就是这首雨中骄阳的变奏。而这已是我从他们这些兄弟的生活里,很多次中的一次了。

无论是这首曲子刚刚创作出来的时间,还是现在杨已被世界所承认的时代,对于“雨中骄阳”的评价,都仍然在用“早期”来定义,这或许意味着不成熟、缺乏思想性,但让人愿意探究的是,在年轻人的音乐调查中,这首曲子却始终排在那些大作之作,从前十到前五,总有一些少男少女在喜爱它,并且这个比例始终在上升。这或许就是音乐的魅力和价值。这首音乐因为它的动听旋律和激扬个性,不可以被成年人的世界所束缚,正像有人所说,“从本质上说,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,都只不过是变老了的高中生而已。”

五分钟时间很快就过去。

下面这首曲子,或许是杨的乐曲里,被改编次数最多的,如果你不是音乐爱好者,甚至连流行歌都不听,你也会疑惑地猜测,这首曲子为什么这样耳熟。

最新小说: 她们都入戏太深了! 京港往事 美利坚胜者为王 满门炮灰读我心后,全家造反了 深情诱引 吃大瓜!瘫子读我心声后站起来了 宠妾灭妻,重生我退婚渣男嫁王爷 重回1982的悠闲生活 错嫁高门,主母难当 皇城司第一凶剑